返回

红楼兵圣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37章 河西营的未来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从来就不应该是一潭死水,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。

    不光是对军队整体素质的提高,也是符合战场需求的。

    河西小营的两千人,每打一仗就会有伤亡,十仗下来,河西小营也就废了,所以需要不停的进出人,通过人数的在增加,把这个伤亡率降低下去,达到士兵们可接受的比例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很多将领是不愿意的。

    自己辛辛苦苦养出来的家丁,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信任,就这么放走了,重新招个新人进来,哪个将军愿意这么干?

    这也是很多将领不愿意用自己的精锐去打仗的原因,而战争本身就是要投入精锐的。

    王信有自己的优势。

    不光士兵要进步,军官更要进步,每隔几年需要走一部分士兵,再重新招募一部分士兵,甚至淘汰一批军官,这样的军队才能永远年轻。

    别人做不到,或者不愿意去做。

    自己要做。

    因为自己不怕手下们三心二意,三心二意的人会在第一批被淘汰。

    如此高的要求,又要手下们忠心,别人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,需要靠猜,自己不用,也知道怎么去做,老话也说的明白了,只看愿不愿意去做罢了。

    四个字:以身作则。

    简单的四个字,却能让绝大多数人望而止步。

    所以王信从来不怕别人学自己。

    何况自己并没有那么淳朴,私心也是不小,因为有自己的优势存在,才敢这么去做,因为这么做对自己而言效果最好。

    又能带出一支铁打的军队,而且还对自己一片忠心。

    并不是为了害人。

    自己不害人,但也要防着别人害自己。

    王信的要求获得了允许。

    每月两次。

    每次为期五日。

    通州城到香河差不多要八十里,河西小营在通州城西,路途更远,大概有九十里,两地路途畅通,来往便利,因此五日中,两日去两日返,另有一日操练。

    另外还请求兵部安排兵仗局为河西小营供应火药,铅子,炮弹等一应物资。

    大周的兵仗局负责供应京营兵备,除了刀枪棒锤等,还有火铳、火箭等各色火器,也包括火药、铅子等,只是一个制式的问题,还有一个是兵仗局如今制造的火器良莠不济。

    火器不同于兵器。

    火器劣质使用会炸膛,能给士兵带来伤亡,也是这些年京营士兵不愿意使用火器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朱胜功提前来到军营。

    河西小营第一操练火器,不光东军派了人来观摩,还有兵部官员,以及宫里头的太监等。

    朱胜功把王信当做自己的人,一脸的随便,好奇问道,“你就这么相信外国工匠?”

    “不相信啊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还花如此大的代价去采购?”

    “我相信利益。”王信笑道。

    朱胜功一脸懵逼。

    王信也没在卖关子,解释道:“如果我找那些外国商人采购原料,如打火石等,他们会以劣充好,可我现在买的他们的成品,他们为了保障自己的名声,反而不会使坏。”

    古人不傻,外国古人也不傻。

    大明找外国人购买火器的话,外国人就会提供合格的火器。

    可如果大明找外国人采购材料原料等,外国人就会提供劣质的物料。

    比如打火石,晚明发明出燧发枪,可因为国内的打火石质量不行,于是尝试从西班牙人手里采购,西班牙商人故意以次充好提供劣质打火石,变相的阻击了晚明燧发枪的普及。

    又比如番薯。

    西班牙人从美洲大陆十万里之遥带到吕宋耕种,因为西班牙人在吕宋人少,无法安排更多的人耕种,所以带来此物。

    也知道此物的厉害,因此只在城堡附近种植。

    吕宋内陆城堡附近是禁区,土著和华人都不能靠近。

    码头上也有规定,凡是敢偷藏番薯的一律绞死,所以番薯被带到吕宋数十年,才有一个叫做陈振龙的海商成功了,冒死把番薯藤搅入汲水绳里藏着偷带回国。

    因为只有几株,所以前期培育需要时间,过了三四十年,番薯在南方开始普及,又过了二三十年普及全国,那时候已经是大清了。

    了解外国人的人性,王信并不是很担心。

    现在的佛郎机人一门心思做生意,为了利益什么都愿意卖,而且犹如春秋战国时期,食利阶层少,牛马阶层多,贵族们之间非常讲体统。

    现在也是。

    有实力进行远洋贸易的商人不多,目前都还比较注重自己的信誉。

    当海商越来越多,道德也就越来越坏了。

    朱胜功一脸叹服,“没想到你不光带兵有方,经商也有一套。”

    王信一脸自信。

    自己要是去经商,十有八九能成为巨商。

    只可惜现在不合适把经商当主业

第137章 河西营的未来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